浅谈精神分析的限制

2016-05-27 00:35:09432

在心理治疗案例里,一个人因为害怕孤单而进行自我分析,透过不断的自我精神分析、自由联想之后,了解到很多过去的事情,也将很多事情从潜意识提取到意识(因为是自我分析所以没有产生移情作用),但是在经过自我分析之后并没有解决之前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精神分析擅长的是卸除自我防卫机制,当卸除所有自我防卫机制之后,剩下的会是一些情感,例如:爱、恨、恐惧、孤单。
 
我们需要一个方式,来解决「感情」的问题,对于恐惧、恨、孤单的本身,并不能再透过精神分析来解构:
 
其一,因为分析情感会失去这个情感的完形,假如将情感的一切归诸于生理学上的生理反应很有可能失去了这些情感真正的意义。举个例子:「轻视」、「怜悯」构成的主要情感都是对客体的负向情感投射,但是却有着不同的特性,「怜悯」是「轻视」透过升华作用而形成的情感。
 
其二,并不会因为觉知这些情感的原貌而完全解决这些情感的问题,例如觉知对于某个人的恨之后,恨并不会因此而消除。
 
 
从这边我们可以发现精神分析的限制,当卸除所有防卫,当把所有潜意识的欲望提升到意识层面之后,还是会因为情感过于强烈而无法消除,但是如果我们因此舍弃精神分析学,将会面临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如何卸除自我防卫机制,假如没有办法卸除自我防卫机制,个案对于治疗师有严重的阻抗(自我分析亦然),就不可能深入了解个案的基本情感。
 
总结来说,精神分析在卸除防备(包含将潜意识的欲望提升到意识)有重要的价值,这是精神分析的功能,也是精神分析的限制。情感被提取到意识之后,我们定义此精神状态名为「觉知状态」。
 
以上的讨论去除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移情作用,因为刚刚的讨论仅限于自我分析当中,并未加入来访者的角色,因此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的产生,很有可能是根据行为学派的刺激泛化(stimulus generalization)而形成的(情感与有关的一切事物产生了联结,心理治疗师因为让当事人倾诉了内心的情感,而与之产生联结),stimulus generalization很有可能是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的潜意识基础。
 
虽然要能够完全了解移情作用的机制还是不太容易的事情,我们还是可以知道,在移情作用发生的当下,并没有办法解决当初的情感问题,移情作用还需要经过关系的修通才能够解决,而修通的过程也是要面对情感本身,亦即,在觉知状态做进一步的心理治疗。
 
结论:从以上的思想跟观点,我们可以知道精神分析学善于卸除自我防卫,到达了觉知状态后,则必须藉由人本(或完形)心理治疗来解决爱与恨的问题(其他的范畴,例如:恐惧,认知行为疗法是很好的治疗方式)。
 
 
我们也必须学习到:理论的诞生本身就会造成限制。
 
理论,是为了解释各式各样的事情而存在的,假如理论能够精确的预测一件事情或者是解释一件事情,则就会被奉为一个对的理论或者是完整的理论。
 
但是理论的本身只能完完整整的预测一件事情而已,而失去了事情本身的复杂性(完形),因此当提到精神分析的时候,必然要提到人本主义,这是源自于结构心理学和完形心理学间的互补关系。
 
唯有如此才能够破除精神分析上的限制,而兼顾心理的各个层面。
 
 
文/郑澈(1879计划网站引用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独家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报名1879计划,请点击我要报名

实时了解1879信息,请关注1879公众号